根雕是一种雕刻方式,也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一。根雕以树根的自身形态为创作对象,在艺术手法加工的基本上,经过工艺再创造,形成的具有欣赏、实用和艺术价值的工艺品。
通榆县焦氏根雕技艺历经4代传承,发展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在传承的过程中,一代又一代传承人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汗水,苦心研磨,形成了独具特色并能广泛推广的美术手工技艺。作为第四代传人,焦春峰的根雕技艺技法和理论实践都非常成熟。
【资料图】
2022年,白城市人民政府批准“焦氏根雕”入选白城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
根植沃土得传承
焦氏根雕技艺在通榆有着100多年的历史,学徒、学员不仅在全县广泛分布,还辐射到长春、公主岭市等外县市。焦氏根雕诞生之初,主要以家族传承为主。1904年,焦春峰的曾祖父焦松林从山东携全家到通榆县兴隆镇山林茂村落户,同时也带来了其家族传承的木工技艺。早期传承主要由家族长辈传授子孙,经过焦春峰祖父焦润福、父亲焦景仁几代人的传承,到焦春峰这一代,已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。
焦春峰陆续培养了焦紫钰等为代表的第五代传承人,“焦氏根雕技艺”至今已传承五代,传承延续120多年。
通榆县隶属吉林省科尔沁草原东陲,县境内林木资源丰富,以黄榆树、山杏树、柳树、榆树以及各种果树为主,是中国“三北”防护林建设重点县,其原料丰富,材质密度高、根型好,为焦氏根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基础。焦氏根雕主要以通榆境内各种树木为技艺载体,因所用材料多是周边农民家用于烧火的枯树、果树,就地取材也节省了运输成本,通过收购,也给农民带来了经济效益。
因通榆县处于与内蒙古交界处,境内蒙汉居民交错居住,创作素材丰盈,为“焦氏根雕”发展提供了优越的人文地理条件。历经120余年,焦氏根雕糅合了家族传承与产业化传承相结合的实践方式,注重生产生活与艺术相结合,其创作内容多与人们生活、本地文化息息相关,实用性越来越强。
潜心研磨为传承
焦氏根雕技艺注重“七分天然、三分手工”,多年来,焦春峰为“焦氏根雕技艺”的传承与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,创办了春峰根雕工作室,拥有制作车间300平方米及场地千余平。
[白城新闻网编辑|苗金明 复审|赵翠丽 终审|贾涤非]
关键词:
Copyright 2000-2021 by www.jiaoyu.hnshkx.cn all rights reserved
邮箱 : 562 66 29@qq.com